據中國之聲《新聞和報紙摘要》報道,針對互聯網上關于'醬油醋等調味品塑化劑問題'的傳言,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通報,該中心隨機采購了市場上銷售的部分醬油、醋等食品,進行了應急檢測,檢測結果沒有發現異常,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。
有關部門將繼續跟蹤監測,同時提醒,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應及時直接向監管部門舉報。
本月17日,一網友發布微博稱,'塑化劑原來離我們這么近,我們天天需要食用的醬油、醋、飲料里面的含量是酒的400倍',三天后,他在解釋這種說法依據時表示,是聽業內人說了點塑化劑的事就隨手發了出來'.
今天(24日)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今日談評論:《網絡發言應遵循法律底線》
評論說:今天,'人人都有麥克風','個個都是通訊社',網絡空前拓展了表達空間,也讓人們享受到了更多自由。但自由的合理邊界在哪兒?應該有一個基本共識。
網絡世界依然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。網絡發言,同樣應該遵循法律和道德的底線。如果以'自由'之名誹謗、侮辱他人,損害別人的商業信譽、商品聲譽,這實質上是犯罪;如果持著'正義'的理由,只問目的不問手段,甚至搞所謂'謊言倒逼真相',這同樣是不負責任。
去年英國騷亂后,首相卡梅倫曾感慨:'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來做好事,但同樣可以用來干壞事。'網絡給與了我們更多自由,也給與了我們更大責任。確立責任邊界,厘定'法'與'非法'的標準,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、保護權利,才能更好地推動國家與社會的進步。(記者沈靜文)